首页 > 热点 > 其他文案 > 申论范文: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

申论范文: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

   来源:文书斋    阅读: 2.39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本站为你带来[申论范文精选: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],范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、民族的血脉。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,没有血脉的民族不可能发展壮大。
申论范文: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
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:“坚持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,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,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。”在提出“三个自信”之后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突出强调了“文化自信”的重要性。
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
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,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,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。换言之,是文化的自我觉醒,自我反省,自我创建。
文化自觉的前提是文化认知,文化认同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。”对于这样的精神财富,近百年来,一直有人不以为然。既有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虚无主义,也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化思潮,还有唱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各种崩溃论。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对中华文化缺乏认知,缺乏正确的观点,从而在文化认同上出了问题。在文化认同上出问题是很危险的。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《古史钩沉论二》中说:“灭人之国,必先去其史。”欲灭其国,必先灭其文化。辽国灭亡后,由于金朝下令清剿流散的契丹人,契丹人开始融入其他民族,并且逐步放弃其民族文化。仅仅几十年以后,失去文化之魂的契丹最终失去文化认同,连耶律楚材这样的契丹才子都需要重新学习,才能认识契丹文字。这是一个比亡国更加可悲的故事。
无庸讳言,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、文化自觉、文化认同,是在一个西方话语权主导的全球语境下进行的。所谓的全球化,实际上是西方化。基督教文明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,尤其是东方民族,在走向全球化进程中必然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。
中国模式提供的一种可贵经验在于,如何在差异性中寻求共存的空间,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、和合中庸思想发展而来,是中华文明特有的精神财富。
文化是旗帜,是共同的精神家园,也是民族精神最强有力的粘合剂。指望没有文化认同的“黄皮白心”来为民族复兴大业而奋斗,无疑是缘木求鱼。只有文化认同,才可能凝聚人心。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、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共同交织成的伟大文化,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。
文化自信来自于健康的文化机体
自信总是来自健康的躯体。文化自信的根本,来自于文化本身的健康与活力。健康的身体是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熵的交换的,不是自以为是,更不是抱残守缺。
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延续5000年没有阻断,而且至今仍然焕发生机的文化。其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包容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。这种一以贯之的文化正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。我曾经访问过埃及,当人们介绍金字塔和古埃及文化时,我非但没有太多的崇敬之心,反倒感觉是在听征服者在向世人炫耀他们的战利品。文化自信是自我扬弃,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文化自信来自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。这种兼容并蓄的能力,实际上是一种新陈代谢的生命本质,这也是中华文化最为可贵的品质。中华文化经过5000年的积淀,以及近代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吸收和对西方先进文化的扬弃,形成了具有时代活力的新型中华文化。这种文化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、生长的、鲜活的。
费孝通先生曾说:“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,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,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,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,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,和其他文化一起,取长补短,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、各抒所长、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。”他还以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,来描述人类文化交流融合的四个阶段,憧憬世界大同的美好前景。
因此,“现代化”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,而不是“西方化”。
在与西方交流过程中,如果数典忘祖,曲意迎合,可以换取对方的接纳和奖励。但是,代价却是巨大的,丢掉的将是自己的灵魂。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和魔鬼签署的协议: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,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。在好莱坞的影像中,华人往往是一种贬义的形象,如小偷、妓女、打手,好一点也只是开餐馆的、修铁路的。这种带有明显的白人主体视角的刻画,其实一直在损害中国的文化形象,也引起了海外华人的强烈不满。但是,十分可叹的是,中国的一些文化人,为了换来西方的奖杯和票房,竭尽逢迎讨好之能事,不惜牺牲本体文化,甚至自我揭短亮丑,装傻卖乖,“结与国之欢心”。这种为了一己之私利,损害中国形象的“艺术家”无疑是民族的叛徒和败类。当他们穿着燕尾服,打着领结,捧着奖杯享受掌声和镁光灯时,他们看到的,不是别人的尊重,而是招降纳叛后的鄙夷。
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自信
文化的定义,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。但是,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背后,最重要的是价值观。这是维系一个民族繁衍进步的精神血脉。在这些价值观中,包括了公平、正义、忠诚、敬业等人类共同价值。但是,我们不得不指出,由于历史的原因,各民族之间在主流价值观上,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
2014 年5 月4 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说,“对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来说,最持久、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。核心价值观,承载着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,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。”价值观是一切民族文化的核心和基础,所有的物质产品、精神产品乃至制度产品,都是价值观的载体。当代中国,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这是民族的立足之本。管子说,国有四维,礼义廉耻。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”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价值观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性。
文明的冲突,说到底是价值观的冲突。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,实际上是经过包装和营销的西方个人价值观,或者说是新教伦理。其形成有自身的特殊原因,这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选项。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北京大学讲昆曲时曾经说过:“从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,中国遭列强入侵,我们最大的伤痕,是我们对民族的信心失去了,不懂得什么叫好,什么叫美,什么叫丑,这个最糟糕。”也就是说,我们民族自身的价值观被颠覆、被扰乱了。今天,谈文化自信,其核心就是要重建我们民族的价值观。保卫一个民族的文化,从根本上讲,就是保卫一种独特的价值观。
好莱坞电影、莎士比亚的戏剧,承载的都是西方民族的价值观。其中有些是人类共通的价值观,也有一些是其特有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。比如个人英雄主义,以暴制暴,赢家通吃等,并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。在国际交往中,我们应当敢于坚持自己,才能赢得尊重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:“我们生而为中国人,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,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。”
 

大学专业
心得体会
排行榜
礼仪知识
求职风向
就业前景
简历技巧
自我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