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热点 > 其他文案 > 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2篇 "传承文化,感受时光——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"

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2篇 "传承文化,感受时光——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"

   来源:文书斋    阅读: 1.63W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江苏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区东北方向,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。古镇建筑风格优美,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精华,成为一道靓丽的古建风景线。同时,古镇还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俗风情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。探访同里古镇,犹如穿越时光隧道,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魅力。

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2篇

第1篇

再看水地对岸,天桥与辛台相联,天桥上为桥,下为廊,它模拟秦王朝阿房宫的复道建筑。横空出世,飞越山巅,将菰雨生凉轩与辛台连为一体,循山洞经石径拾级而上,登临天桥,使人豁然开朗。1985年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时,专家首推天桥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杰作。天桥楼廊尽处,有“行至桥端似无路,随山拾级豁然通”的辛台。辛台当为求学之所,当年园主苦心教子读书,虽未必“头悬梁、锥刺股”,却也曾付出“为觅一佳句,捋断三根须”的代价。因而,有任兰生之子任传薪追随革命,倡导钱钟书之父),书法家钱祖翼以及范烟桥、任传鹤、顾乃复等,使得“远方童女,也担簦负笈而来”。开近代中国女子受教育风气之先。

出草堂往东,有三曲桥平卧水面,清波倒影,形似凌波。桥南古木参天,假山叠翠,桥北水涯山坞边琴房掩映花树间。

假山之巅的眠云亭,拔地而起,亭下周叠湖石,上亭下洞,为江南园林所仅见。登亭迎风待月,楚河汉界,飘飘欲仙。

菰雨生凉轩贴水而筑,菰雨生凉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:“凉风生菰叶,细雨落平波。”隔屏正中的镜子是园主之子任传薪从虞姬故里的安徽灵壁,俗称美人石。一般常见的灵壁石体积不大,而这块灵壁石体积硕大,十分罕见,它与太湖石自成一体,天衣无缝。在闹红一舸石舫后的九曲回廊处,有九扇纹饰各异的漏窗,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《襄阳歌》“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,玉山自倒非人推”柳亚子先生早年生活过的嘉荫堂,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去参观。

嘉荫堂旧称柳宅,主人柳炳南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亲戚。因经营油坊有方,发迹后从北厍迁到同里,花了两万两白银于1922年建起了嘉荫堂,堂内各处建筑都有十分精细的雕刻,有一定的艺术价值。

我们先看正厅,厅内高大宽敞,颇有几分侯门气派。因为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,所以正厅也被俗称为纱帽厅,大家可以数一下,帽翅上一共刻着八幅《韩湘子,鱼鼓指张果老,荷花指何仙姑,花蓝指蓝采和,扇子指汉钟离。将“暗八仙”放在上枋,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字牌上 “厚道传家”四字则是主人希望后人将诚恳和宽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传。下枋中央部位的“福禄寿”深浮雕,是祈盼未来生活能够三星高照。整个门楼砖雕简单朴素,寓意丰富,能够使人产生美好联想。

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2篇

第2篇

而在退思草堂内鸳鸯厅北面隔扇上藏有元代书法家赵孟?所书的《归去来辞》的珍贵碑拓,爱好书法的朋友可以有幸观摩一下他的真迹了。其实,在南侧的菰雨生凉的一幅侯遗范”、“商贤遗泽”,体现主人作为一名商人的良好品德指出了福泽后代的经世良药。

虽然在外观上崇本堂保留了与古典园林同样的特征,但在艺术上远逊于后者;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沟通、人本化的自然的生活之道上、天人合一的追求上,作为商贾大产的崇本堂已经与前人的艺术生活相去甚远了。不过,今天我们在崇本堂里设置了小型的民俗博物馆倒相得益彰。走三桥的朋友,不妨继续你们的参观,去“喜堂”、“寿堂’’看看当年花轿送女、红绿绸带结姻缘、媒婆点婚的蜡人场面;还有老寿星龙头拐杖、“福如东海”“寿比南山”的祝福。

[过长庆桥,穿过对面小巷,左折入,进嘉荫堂正厅,在庭院中央]

这里是书香门第柳炳南的私家住宅,名“嘉荫堂”建于1922年,占地一亩四分,共四进三十二间。整个建筑前临街后临河,正对崇本堂,车船方便,带有明显的水乡建筑特点;同时由于建筑年代较近,受到相邻建筑的限制,建筑因地制宜,平面上前牛部小后半部大,中轴不对称。 虽然是民国建筑,但是却不象年代稍远的崇本堂那样一味堆砌雕刻图案,在细节处理上极具文化性。在整个建筑方面,虽然没有退思园一样精细优美的园林布局,但是在正厅和后宅之间却辟出——大块空地,青瓦为墨,粉墙作纸,屋脊线、窗檐线、走廊线条、门亭屋面曲线等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沉静的图案。由围廊牵引,廊间蕉竹小品点缀,青枫金桂墙前,疏朗有秩,明风犹存,在这 一点上比崇本堂更人文化。还在堂楼衍庆楼后另筑水秀阁,借窗外水景入屋中,给呆板的建筑带来了许多生气,给沉滞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灵动。而同时正厅“嘉荫堂”仿明纱帽厅的形式,也许是读书人对明代文化江南正宗的尊崇吧。

大学专业
心得体会
排行榜
礼仪知识
求职风向
就业前景
简历技巧
自我评价

最新文章